四川电子厂有哪些浙江电子厂排行榜“湖广熟,天下足。”湖南,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,其实一步入新中国,便开始追逐社会主义现代大工业的梦想。
从1950年到1978年,三湘儿女勠力同心,筚路蓝缕,全省现代工业逐步完成了从无到有、从少到多、从曲折前进到稳定发展的嬗变。尤其是“一五”与三线建设时期,湖南工业更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在株洲这座现代化工业城里穿梭,见惯了高楼大厦、玻璃幕墙,忽然几处红墙灰瓦的苏式建筑出现在街角,顿时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。
“上世纪五十年代,在我们601厂,大多数厂房和居住楼,都是由苏联专家设计的红砖建筑,非常漂亮。601厂是‘一五’时期苏联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。”2月底,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株硬集团”)原总工程师张荆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。
硬质合金号称“工业的牙齿”,广泛应用于冶金、机械、地质及国防军工等领域。 601厂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硬质合金厂,1954年筹建,1958年4月正式投产,当年产量就达到755.6吨,基本缓解了当时国家对硬质合金的迫切需求。
“新中国成立时,株洲还只是湘潭县的一个小镇。‘一五’计划(1953-1957)时期,株洲被列为全国15个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之一。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,湖南占有6个,其中株洲便占了4个,除601厂,还有株洲航空发动机厂(331厂)、株洲发电厂和株洲洗煤厂;另外全国694个限额以上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中,株洲占有7项,如株洲冶炼厂、株洲化工厂等。”株洲市经信委主任刘海宾介绍。
一时间,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建设热潮在株洲如火如荼。北京、沈阳、长沙等地10多支建筑、安装队伍进驻株洲,同时上万名民工也加入了株洲轰轰烈烈的现代工业建设大会战。他们开山劈岭,全市基建遍地开花。到1958年,株洲市已建成投产企业169个,继续兴建的项目有70多个。
“1957年9月28日,株洲发电厂第一台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。那年8月我刚从长沙调过来,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。”87岁的老厂长叶祖余告诉记者。
“我从部队报名支工,1958年分到株洲冶炼厂,第一件事就是带着500多名工人去沈阳冶炼厂培训。大家分在8个车间,学习了将近1年。”株冶88岁的离休老干部上官云浩回忆往昔,记忆异常清晰。
“1955年至1956年,我们有101人被选派远赴苏联,学习硬质合金生产、机械、电气、仪表等专业知识。”原601厂技术专家佘振辉说。
“株洲是湖南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,一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湖南,对我省现代工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”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子纲介绍,在国家大力支持下,从1953年开始,湖南集中财力、物力,保证工业建设,5年累计投资47754万元,新建国营工厂和矿山434个,扩建较大的国营工厂和矿山72个,其中属于国家156项重点工程的有6项,属于全国694个限额以上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的有38项。到1957年底,全省工业企业已达到8107个,比1949年增加6707个。短短几年建设,全省工业可谓群星璀璨。
如果不翻开厚厚的厂志,没有人会把它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火热的三线年,为应对可能突然发生的外来侵略战争以及改善生产力布局,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,在全国进行大规模“三线”建设。
根据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,将全国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线地区。湖南西部地区被国家列入西南大三线建设范围,包括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、怀化市、邵阳市等在内的43个县市区,总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。
“江滨机器集团于1991年由3个厂合并组建,除湘潭本地的矿山机械厂外,另外位于怀化的红阳机械厂是大三线企业,位于益阳的青山机械厂是省属小三线日,江滨机器集团办公室主任郭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。
“毛主席说,三线建设不搞好,他睡不着觉。红阳机械厂就是响应毛主席号召,1970年5月创建的。”原红阳机械厂副厂长朱志介绍。 “三线工厂,要建在深山沟里,布局要分散,选定厂址时,我们在湘西踩点了好多地方。”朱志介绍,最后红阳机械厂落户溆浦县仲夏公社金龙冲。
“大部分三线建设项目进山很深,路不通,水不通,更谈不上通电,建设难度之大无以描述。”省经信委军民结合推进处副处长刘珂介绍,全省先后组织几万人的建筑安装队伍和几十万民兵,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。
据统计,湖南三线亿元。重要工程除湘黔、枝柳(湖南段)两条铁路干线外,还有一大批军工项目、基础工业与军民合用项目如五一机械厂、凤滩水电站、长岭炼油厂、湘澧盐矿等。
“江麓为三线建设支援了众多技术力量。”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老领导刘金林介绍,1962年,江麓总共3000多名员工,选拔了三分之一的人员支援三线建设。
“好人好马上三线!”邓子纲介绍,为加快湖南三线建设,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从各地(包括外省)抽调了10余万干部和近200万民工参与建设,仅参加湘黔和枝柳铁路建设的民工就达百万人,这在湖南建设史上是空前的。
三线建设,湖南建成兵器、航空、电子、核工业、航天等军工项目35个,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由此获得长足发展,湖南成为全国国防工业基地之一。
“湘黔铁路、枝柳铁路湖南段建成通车,使湖南交通发生了根本改变,一批新型工业城市如怀化、冷水江、娄底、邵阳等拔地而起。”邓子纲说。
到1978年,全省已拥有工业大门类15个,许多重点项目填补了全省工业的空白,并发展成为所在工业行业的骨干和支柱。
株洲硬质合金厂刚建厂时,是新中国唯一一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;而如今,仅在株洲市,同行业企业就有300多家。尽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但株硬一直稳居“中国第一”半岛bob·官方网站,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这些年,株硬经历几次大的改革调整,但始终对技改高看一眼,正是这种创新的精神让株硬勇立潮头。”株硬集团副总经理徐涛说。
这些伴随新中国成长而发展壮大的企业,除少数完成历史使命关停或调整合并外,绝大部分依然生机勃勃。
“株洲发电厂以前是城郊电厂,随着城市扩张,所在地现在变成了市中心,搬迁势在必行。”老厂长叶祖余说。
株洲发电厂第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时,仅有2台6千千瓦的汽轮发电机;现在,两台现役机组进行增容改造后,总装机容量已达68万千瓦。截至2017年底,大唐华银株电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,已连续9年排名湖南省火电统调电厂第一,是长株潭地区的主力支撑电源。
作为中国铅锌冶炼行业的标杆企业,已更名为株冶集团的株洲冶炼厂,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,对当地财政贡献一直保持在10%以上。
随着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,株冶集团本部与新材料项目将迁往株洲县,冶炼项目将进驻衡阳常宁水口山金铜产业园,脱胎换骨,实现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。
“一五”和三线建设时期,湖南是全工布局的重点省份之一。目前,这些军工企业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,完成了由单一军品向军民融合产业相互支撑的转变,发展潜力巨大。
“上世纪九十年代,江滨3个厂刚刚合并时,军品的需求量比较少,生产什么产品需自己‘找米下锅’。”江滨机器集团办公室主任郭卫平介绍,第二次创业非常艰苦,但他们咬牙坚持下来,直至2000年才开始赢利,现在已是湘潭市的纳税大户,2017年,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。
江滨机器集团目前既是全工活塞唯一生产基地,也是民用领域中高档柴油发动机活塞、机油泵的重要生产企业。
“江滨人正是靠着‘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’的军工精神和过硬的军用技术,实现了融合发展。”郭卫平说。
提到湖南老牌军工企业,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湘潭“江麓”。这家始建于1958年的军工企业,现在的名称为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。老厂长刘金林介绍,它不仅是我国实力雄厚的军品生产企业,近些年民品研制也是声名鹊起,其生产的塔式起重机、环卫机械、压路机、挖掘机等产品,畅销海内外市场,“江麓”已成为工程机械湘军中的佼佼者。
目前,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开发的民品已达4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,涉及机械、能源、交通、通讯、轻工、化工、医药、材料、冶金等领域,风生水起的湖南军民融合产业,正在迈向风景迷人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