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凯里的人都知道,开发区有一条路,叫中昊大道,它从与开元大道的交叉口,宽阔、笔直地往南延伸,穿过高铁桥后,从山与城小区的右边拐进去,最终抵达208老厂房。
“大概是2007年时,现在的黔东南高新区,当时叫凯里经济开发区,因成立时间较短,入驻的企业不是很多,记得当时开发区中学办学经费比较困难,我司予以捐赠,管委会为表示感谢,把通往我司的道路命名为中昊大道。”贵州中昊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燕青说。
中昊电子,是一家专业从事压敏电阻器、热敏电阻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2001年落地凯里,二十多年来,从最初的代工生产车间,成长为一家员工300多人、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。产品涉及家电、电表、汽车、通讯、照明等领域,是华为、中兴、三星、海信、康佳、创维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优选供应商,产品远销日本半岛官方网站、欧美、韩国等国家和地区。
上世纪90年代末,因业务上的机缘巧合,二十来岁的吴燕青,跟着团队来到凯里,与当时的中国振华集团红云器材厂谈合作。
“那时我们和208的合作大概有一年多吧,208厂就搬迁到贵阳了,项目合作停止。当时,凯里经济开发区第一届管委会领导的创业精神及真诚地打动了我们。我们想,经过三线建设,凯里具备一定的电子工业基础,有人才、技术、工艺、厂房和设备,我自己也怀揣着一颗创业的心,就决定留下来发展。”吴燕青说。
208是红云器材厂的专用邮箱号,当时的厂区职工和本地群众习惯用其指代厂名,原厂区位于凯里城西19公里的钉耙山脚下,即现在的山与城小区附近。
这个厂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电子厂排名,国家三线建设〇八三基地在凯里企业的其中一个,1970年兴建,1976年全面投产,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,后来经过多次技改,产品逐步形成系列化,各种规格齐全,广泛使用于卫星、雷达、导航、通信、计算机、混合集成电路、仪器仪表等产品中,为国防尖端项目提供高可靠性、高稳定性、高精度的产品,多次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。同时,在参与市场竞争中,该厂还在深圳、厦门、广州建立窗口企业。
中昊电子的母公司,是创立于1993年的深圳伟林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从事热敏电阻器、传感器和热、压敏智能元器件等产品的生产经营。上世纪90年代,伟林公司和红云器材厂就有业务交流合作。
从上世纪60年始,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,凯里逐渐成为黔东南州规模最大、种类较全的综合性工业中心。除本市自有企业外,州内大部分中央和省属工业企业落户凯里,成就了凯里从农耕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。
到了90年代,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三线建设的调整,〇八三基地在凯里的10个中央企业,有的破产倒闭,有的调迁贵阳,凯里工业规模比重下降。红云器材厂于2004年全部调迁贵阳。
工业化是推动凯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。在深厚的军工电子工业基础上,2000年7月,凯里经济开发区成立,聚力把凯里工业推向21世纪。
“我们公司是2001年注册,是首批入驻凯里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企业之一,那时物流不太方便,我们生产的电子产品要发往全国各地,怎么把货送到客户手上,成为我们的难题。好在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,协调了成都铁路局,采用载人的绿皮火车,把产品送了出去,这个事情令我们很感动,也是我们坚决留在凯里发展的原因之一。”吴燕青感慨地说。
“最初那几年,我们的生产车间是208厂留下来的老车间,厂房都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,生产设备、生活设施都比较陈旧,一些管理干部、技术人员,从深圳来到这里,感觉差距很大。有的是一家老小挤在20平方米的房间里,光线差,冬天很冷,很艰苦,但是大家抱着对事业的热爱,都克服并坚持过来了。”吴燕青说,正是因为这段艰苦创业的经历,为今天的中昊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时代在发展、社会在变革,上世纪的老三线人已经退休,但是从新世纪的吴燕青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、技术职工身上,又看到了当年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”的三线精神,如同薪火一样得到了传承。
“电子产品这个行业,更新换代很快,我们也在紧随社会发展需要,做好研发创新、产品迭代和市场供应。我们花了5年时间,开发了真空磁控溅射工艺,获得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,使用这种工艺,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产品性能,给公司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”谈到技术创新时,吴燕青说。
二十多年来,最让吴燕青暖心的是,公司发展过程中,每次遇到困难,当地政府的各级部门都来帮忙解决。
“比如,作为高新技术企业,我们不仅得到奖励资金支持,在融资遇到困难时,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银行为我司解决融资的痛点;还在老厂区时,有一截路不好走,我们跟管委会反映,一周的时间就铺好了,此类事情数不胜数。现在高新区成立了‘企业之家’,给企业提供相关政务手续一站式服务,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的困难有‘一对一’企业服务专员帮助协调解决。可以说,现在整个黔东南高新区的营商环境都很好,能够让我们企业一心一意搞生产。”吴燕青坦言。
当前,中昊电子已成为凯里市电子工业的中流砥柱。2023年,企业产值达9000万,今年1至4月份产值达3000多万。
当前,黔东南高新区紧紧围绕州委、州政府提出的“产业转移示范区、改革开放排头兵、新质生产力实践地”指示要求,坚持“一手抓改革创新,一手抓产业发展”,扎实开展改革创新压滤机十大品牌、招商引资、企业服务改善、历史遗留问题处置、作风整治、能力提升“六大行动”,确保到2026年实现“三年翻两番”的目标任务,力争工业总产值完成100亿元以上,并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。
“相比于二十多年前,现在的交通、人才、技术、设备等都不缺,我们正在以家电产业作为市场基础,以汽车、光伏储能配套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,依靠不断研发的新技术、新工艺,依靠黔东南高新区的助力,我们相信,中昊的未来会发展得更好。”吴燕青信心满满。